Page 30 - PN138
P. 30

 3 0 p po op p u 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患上糖尿 二、急性子:病患心急投医,希望 病?一天最多能吃几个鸡蛋? 尿液有泡沫是患上肾病的症状?高胆 固醇是导致心脏病的主因?注重健康 的您,是否也有过这些疑惑?在这个 随手能上网搜索的时代,五花八门的 保健资讯,是不是让您越看越迷惑, 难辨真假? 仁嘉隆政府综合诊所主任兼顾问, 以及《星洲日报》“医识力”顾问 之一的陈欣怡家庭专科医生,撰写了 《击破慢性疾病的迷思50问》一书, 解开慢性疾病的种种疑惑。 何谓“慢性疾病”?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,非传染性 疾病又称慢性病,往往持续时间长, 是遗传、生理、环境和行为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。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类 型包括心血管疾病(如心脏病发作 及中风)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(比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哮喘) 以及糖尿病。 马来西亚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罹 患至少一种慢性疾病。长期不良的饮 食生活习惯,一步步吞噬健康,最终 导致慢性疾病;而慢性病一旦发生, 就难以痊愈,尤其在身体出现并发症 后,病情更是不易逆转。 三大错误心态 慢性疾病影响的不只是健康,更会影 响患者与其家人的生活质量。对抗慢 性疾病时,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应被重 视,但不少患者常有以下三种错误 心态: 一、鸵鸟心态:疾病若影响 生活就不予理会,等到症状严重 后才急找原因。这种心态极其危 险,因为很多慢性疾病在初期时 并无症状,出现并发症时可能 已在体内潜伏许久;例如糖尿 病一旦出现并发症,即表示疾 病已潜伏至少五年,因此定期 的健康检查十分重要。 治疗立竿见影,缺乏慢慢调理身体的耐 性。陈医生表示:“慢性病不是病毒, 没办法给个特效药或抗生素来解决,唯 一方法就是改变生活作息,包括运动、 注意饮食等。这些都不可能在一两周内 见效,可能需要一、两年,甚至三年、 五年或10年才能看到效果,但现代人太 没耐性。” 三、缺乏科学思维:网络发达造成 信息泛滥和片面,而病患常尝试未经科 学研究证实的食品或偏方。陈医生表 示,不少患者曾提到,通过社交网站或 经亲友介绍,服药、健身;更甚者还吃 了被推荐能“立马见效”的药品。“很 多人不追根究底、不探查清楚就试吃这 些所谓的‘仙丹’,缺乏科学思维。” 现代医学强调通过严谨科研实验出来的 证据,每种药物都是经过循证医学的方 法处理后,才能正式被推出市场;因 此,网络信息或传言都不应轻信。 出书解惑 谈及出版本书的目的,陈医生表示希望 能透过此书,与读者讨论她在问诊时经 常遇到的关于慢性疾病与保健的迷思和 误解。 从医多年,不少慢性疾病患者追求 能够让病毒马上消失的特效药,这让陈 医生时常感到无奈。慢性疾病并非一朝 一夕、或因一件事而造成的;相反的, 慢性病大多是因长期的不良饮食和生活 习惯而逐步形成的。 陈医生也感慨道,如今大多病患并 非无知,而是知道太多。会诊时,病人 会根据网络咨询提问关于药品的疗效等 问题。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让人眼花缭 乱,真假难辨,而那些半真半假的内 容,则更能引人轻易掉入陷阱,比如谣 传中风时应先服用哪些偏方或按哪个穴 位,一旦有人信以为真,极可能导致治 疗延误,后果不堪设想。 也因如此,陈医生希望将这些患者 的疑惑、坊间的迷思一一列出、解答, 并收录在书中与大家分享。她希望可以 凭借自己的知识与经验,让大家更了解 如何与慢性疾病相处,并以更科学的方 式建立健康生活。而对于健康的读者, 陈医生则期望他们能透过此书学习正确 的健康管理知识,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健 康守护者。  3 - 0- ul la ar r n ne e w ws s1 13 38 8 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